精选 · 最新资讯
2020-07-27
浏览次数:2026/次
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都知道,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元宵节除了知道吃元宵,还有赏灯的习俗?可你知道元宵赏灯是怎么来的吗?乐清少儿编程培训来告诉你。
据说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,希望减轻虫害,祈祷获得好收成。我的家乡平湖就保留了这个习俗—— “着癞子”。什么是“着癞子”?我来告诉你吧!
着癞子,又称烧癞子、炭癞子、着田财,是平湖独特的火把节。在正月十五的夜晚,农民们会拿着点燃的用稻草做的火把,在田间地头或晒谷场挥舞着,远远望去燃烧着的草把子随着挥动在漆黑的夜间如飞舞的精灵,星星点点遍布田间。人们边跑边唱不同版本的田谣:“着癞子,着癞子,田稻好来讨娘子……”“着癞子,着癞子,自家田里出金子。”“着癞子,烧癞子,抛得高,米屯高。”等等。这里的“癞子”是我们平湖的方言,指害虫的虫卵,“着癞子”顾名思义,就是在春耕前烧毁越冬后的虫卵,使得庄稼生长得更好。在这个节日里,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投入了高度的热情,那欢声笑语中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。
平湖新仓镇根据这一传统习俗创作出了民俗舞蹈《着癞子》,我参加活动的时候看过呢!农民叔叔阿姨们穿着古时的农人装束,拿着草把,欢快有力地跳跃挥动,时不时还变换阵型,有趣极了。这个舞蹈不但在平湖表演,还到过嘉兴、浙江、甚至走出了国门,远赴韩国参加亚洲音乐舞蹈艺术节,并获得了大赛的金奖,真了不起!
着癞子是我家乡的民俗,它体现出了乐清儿童编程培训 家乡悠久历史中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。可是现在只有一些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,元宵“着癞子”已经不多见了。